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,命宫廷书家王著将内府所藏古人书法真迹分类、编集、摹刻,完成了赫赫有名的《淳化阁帖》。它被誉为“法帖之祖”,后世《大观帖》《绛帖》《三希堂法帖》等,都是以它为参考编成的。这部煌煌巨制规模极大,总共十卷,后五卷全收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作品,超过了100件。
图片
因此,自北宋以来许多书家把它视为“直入魏晋”的一条捷径。更难得的是,《淳化阁帖》不仅收录了“二王”法帖,还分门别类汇总了上至仓颉、夏禹,近至五代,共103人、420帖,总字数超过15000字,囊括了数千年笔法之精华,涵盖八分、楷、行、草、篆、隶各种字体,被誉为书坛的001号文物。
图片
宋仁宗在位时期,宫内失火,《淳化阁帖》“祖本”被毁,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进行了重刻:“以御府所藏淳化旧帖刻板,置之国子监,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”,因此得名“绍兴国子监本”,这也是目前已知最完善的一版《淳化阁帖》了
图片
清末时,“国子监本”流失海外,其中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收藏卷一至卷八以及卷十,上海图书馆收藏第九卷。启功先生多次呼吁国家出资将“国子监本”全部购回,他直言:“能不能拿到北京来展览,我见不到宋刻真本,死不瞑目。”
图片
《淳化阁帖》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,收汉章帝至唐代十九位帝王作品,如汉章帝《千字文》、唐太宗《所疾帖》,展现帝王书法的庄重气象。卷二至四为历代名臣书,涵盖钟繇、王导、谢安、郗鉴等名家,有钟繇《宣示表》、王珣《伯远帖》、智永《真草千字文》,体现魏晋至唐的书风演变。
图片
卷五为诸家古法帖,多为唐以前佚名书家作品,如索靖《月仪帖》等,保留早期书法的古朴韵味。卷六至八为王羲之专卷,笔法细腻多变,结字欹侧相生,展现“书圣”的艺术巅峰。卷九、十为王献之专卷,笔势连绵奔放,结体开张,一笔书极为洒脱。
图片
古往今来,还没有哪部法帖能收录如此之多的晋唐书法作品,自宋代以后,随着“尚意”书风兴起以及笔法的失传,我们想要领略最正宗的用笔技巧,便要直入晋唐,而这部《淳化阁帖》无疑是最合适的。
图片
目前市面可见的“国子监本”全卷往往价格昂贵,如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售价超过4000元。而今,我们将“国子监本”全卷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:1复制,并有释文一一对应,售价仅为其十分之一,但质量与原作别无二致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